研楚教育

中国乡村振兴人才现状

1.1   农村空心情况不断加剧

因经济滞后,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不齐全,所以人才留在农村的性价比较低。由此,农村青年往往不会选择农业生产,纷纷涌入城市务工,农村常驻人口不断地降低,留在农村的大多数都是儿童、老年人,这一部分人往往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农村人口不断地流失,田地越来越荒芜,地谁来种?粮食怎样生产?这一系列问题均严重影响了“三农”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及国计民生。

 

1.2   人才总量不足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周期越长,投入便会更大,特别是贫困地区,“靠天吃饭”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常见,整个过程投入相对较多,风险成本也持续增长,那么收益则越来越低。这便造成了有的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民、技术人员不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因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地区往往寄希望于后代“出人头地”,这样大多数后代纷纷走出农村,放弃农业生产相关活动,本地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选择留在城市发展,人才补给存在严重缺口。另外,很多地区发展并不理想,教育、经济、医疗、卫生同城市相差甚远,为了能够获取更好的发展平台及空间,年轻人迫于无奈选择离开农村。

 

1.3   带动能力整体较弱

有的农村地区并不重视教育,教育资源主要是爱心工程所捐赠的“希望小学”,“招不到老师,更留不住老师”,农村教育配备严重缺乏;美术教师教英语,体育教师教数学的情况比较常见。同时,农村年轻人纷纷涌入城市,家里面只剩下儿童与老人,家庭教育不到位,农户对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另外,农民观念比较保守,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接受新鲜事物,有的甚至持抵触态度,无法激发其热情。

 

1.4   农村闲置资产盘活难

现农村集体基本没有资金积累,有的还负债累累,集体资金不足。整体资金缺口大,融资渠道单一,另外,农民缺乏较强的经济基础,个人股份占比较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立初期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顺畅,组织规模小;同时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融资成本高,涉及村民等个人收益的农村的土地、林地、房屋、厂房、水域等资源变为可产生收益的资产,但因土地及厂房等的产权无法办理或办理期限跨度大,资产变现能力差;因此投资风险高,融资难度大,农业具有自然风险大、利润低等特点。导致现有人才难以留下,急需人才难以引进。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才培养路径

2.1   以政策资金为基础 吸引人才

将城乡之间的壁垒予以打破,使得人才畅通的流动[4]。促进人才跨城乡流动,使得更多的人才流入到农村,这里需要对城乡户籍管理的壁垒予以突破,彻底根除城乡之间的身份认证,改变户籍与福利合一的规则。同时,进行特殊优待,将就业“绊脚石”予以铲除。例如,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针对下乡、返乡建设的人才及家属在就医方面予以特殊优待。增加扶农财政投入,对农村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实施一整套资源供给机制的前提下,向农村、农业注入更多的资金等资源。对于建设而言,充足的资金尤为必要。对此,政府广泛倡导“城乡携手、共谋发展”,使得城乡资源能够做到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对资金供给渠道予以延伸。积极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共同设立生态专项基金,对农业发展进行重点扶持。

 

2.2   以乡土情怀为纽带 留住人才

在留住本土人才、吸引外部人才等方面,人才自身的乡土情怀、乡土情结尤为关键[5]。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结合独特的历史文化,对特色、优势的资源进行有序、科学的开发,以浓厚的乡土人情留住农村人才。广泛宣传农村自身优秀的文化与独特精神,有利于乡土情怀的培养。“乡贤反哺”能够引导乡村精英积极发挥自身智慧、专业技能及经验,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优质服务。对于乡贤这一群体,其典型特点在于财富充实、经验丰富、技能娴熟、视野开阔、产业特色等,其是服务与建设家乡最关键、最必不可少的乡村人力资源。所以,应做到“筑巢引凤”,吸引大量乡贤,积极地反哺与引领乡村振兴。例如,浙江湖州创新推出“之江同心·实干争先·雁领百乡兴”特色品牌,通过举办“湖州人大会”“乡贤大走访 共建新湖州”“百贤百企兴百村”“节日统战”等活动,持续加强与市内外新乡贤的联络联谊,引导广大新乡贤积极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助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共富路”。

 

2.3   以多元发展为方向 培养人才

2.3.1构建与完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

对于乡村振兴而言,人才越多越好,其关键在于怎样将人才的心留在农村[6]。乡村振兴不仅要重视精尖的农技、管理人才,还需关注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本地人才。对此,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其一,完善职业农民制度,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对农业从业人员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人口结构;其二,对各渠道培训资金及来源进行全面整合,逐渐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协作、统筹安排及产业带动”的培训制度,积极开展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计划等,从而培养出诸多善经营、爱农业和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确保其可以和农业产业调整、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市场的改变相适应,成长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其三,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鼓励其采取线上线下、半农半读的方式就近接受专业的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培训与鉴定。重点要培养与扶持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例如,对傩戏、新化山歌等传统戏剧、音乐、舞蹈、体育、游艺与杂技型等非遗人才,由文旅厅和地方协会共同保护培养;对端午节、庙会等根植于地方文化、与地方民众联系紧密的民俗类非遗人才保护培养,则充分吸纳民间组织和地方民众广泛参与。其四,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完善科技特派员下乡、机关干部下基层挂职任职、选派包村联户“第一书记”、定期招录乡镇公务员和选调生以及骨干教师和医务人员到基层支教支医等制度,使得人才下乡入户能够“长流水”“不断线”。

 

2.3.2 组建专业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所需人才日益多样化,对此为了能够提高人才培养效果还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农村人才培养属于一种新兴教育领域,教育工作人员数量上相对较为紧缺,对此需政府从政策、资金两方面进行大力支持,如提高薪酬待遇、岗位编制等方式,吸引更多高端、高素质教育人才能够投身于乡村教育工作中。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产业师资队伍结构的拓展和调整力度,在农业技术的前提下增加金融、经营、管理类教育从业者,为乡村振兴提供全面、专业的师资队伍。不仅要做到“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还应注重本土人才的孵化,吸引更多的技术、资本等资源涌入到农村建设中,使得农村成为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立足于人才培养、资金扶持、职称评审等,制定实施“政策干货”,为人才在农村带动致富、带强产业、发挥技能等搭设桥梁,在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自身才能。

 

2.3.3分类育才培养乡村振兴实用人才

需积极培养农业生产经营带头人。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队伍综合素养。立足于市场真实所需,建立与实施现代农业培训项目,采取分类、全产业链培训方式。同时,利用全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竭尽全力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具体载体进行创建,加快电商运行速度及质量,有力地保障农产品的整个链条[8]。另一方面,积极培育乡村生产发展领头羊。不放松培育传统家庭独立经营主体,为其提供项目支持、市场对接等相关服务;激励各地区成立农民合作社,以此为基础加强培训与教育骨干人员;条件允许的地区,政府可指导农民合作社聘请专业、高水准的农业经理人参与其中,对其发展进行科学指导。

 

同时要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从组织能力、致富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的各个方面展开考核,党组织书记由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的党员担任,同时重视积极教育和培养退役军人和大学毕业生,丰富优质青年人才储备,从人才上确保党组织和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村干部,大力支持与积极鼓励村干部、农村参与到学历教育中。此外,还要积极培养农村延伸产业链人才及公共服务人才。对乡村传统手工艺“能人”进行深入挖掘,大力培育乡村工匠,对传统技艺进行保护与发扬。对乡村本土、独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积极开发,采取政策引导、物质奖励、服务保障等各种措施,积极建设科、教、文、卫、体各类人才队伍。

 

3总结

发展是重点,人才是不可缺少的资源,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其实现的重点在于吸引人才,把更多的人才引入到农村,并留在农村。聚集大量人才后,乡村振兴才能够更有底气,可以促进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对此,应高度重视农村人才的培养,从政策资金、乡土情怀、多元发展等角度入手。随着这些工作的持续强化与严格执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速度便会加快,同时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广东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湖北研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19522937744

微信

扫一扫 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