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楚教育

“双一流”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目前,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公告和最新的教育形态来看,双一流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实施教学的重要政策之一。双一流视域下的教育要以中国特色为中心、面向世界一流,鼓励创新实践,培养高技术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双一流视域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建设是在以高等教育为视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研究,结合中外办学经验,突出专业特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具有很强的社会服务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力图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高技术技能的精准人才。

 

1 “双一流”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分析

1.1 社会价值方面,提供优质高等职业教育,满足社会大众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的美好生活不再是对物质文化的盲目追求,而是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逐渐关注自身内在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已经具有了新的定义,人们开始更加注重除了物质生活之外的情感获取。在此背景下,教育成为人们获取幸福感和满足感的主要源泉,教育质量的好坏对人才质量也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间接关系到一个孩子的一生和一个家庭的未来。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当前双一流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努力打造多样性的教育模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个渴望求学、希望受到高等教育的学生提供机会,包容不同类型的学生并为其量身制订技能传授和知识讲解计划,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领每一位受教育者发掘自身特色,在社会各领域竞争中尽情展示自己。当前,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特色,为社会和国家输送大批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1.2 经济价值方面,提供技术技能人才,适应经济发展形势

众所周知,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保障,而人力资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随着经济发展,当知识与技术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时,为了更好地满足行业的持续发展,社会对人才所具备的知识与技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避免社会出现人才短缺的情况,高等职业院校要认真贯彻双一流建设方案,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双一流的具体内容,站在经济社会的角度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创建高等职业教育优化升级模式。目前,考虑到全球竞争激烈和社会产业转型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要转变人才培养思路,优化人才培养规划。从我国当前的区域经济布局来看,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状态,部分地区严重缺乏高技术技能人才。因此,为满足地区产业所需求的劳动力资源,高职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形势,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打造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彼此更好地发展。高职院校要把双一流的标准作为衡量院校整体水平的标准,塑造更加优质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3 文化价值方面,提供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建立职业文化自信

在建设文化自信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处在一个边缘界的地位,其部分功能和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从其本质探究原因,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一直表现出不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积累,导致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文化自信。同时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受到不良的社会风评,被部分人当成社会劳动力培养场地,高考失败者的收容地等,这些不正确的评价和言论一定程度上造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士气低下的现象。基于这个原因,双一流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要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问题,不能因其职业性质就一味地把技能训练作为培养人才的唯一目标,忽视了文化建设。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应该只侧重机械培训的教学方式,而且应该站在文化育人的角度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较,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和历史积累不足等原因,存在缺乏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等问题。为此,在双一流视域下高职院校应该坚守文化阵地,努力打造独树一帜的校园文化。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不断加强文化自信,发挥自身的文化特色,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才能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设置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提升人才质量的重要的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技术升级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打造符合内部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困境反思

2.1.1 专业设置深度不够,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轨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中,个别专业的安排出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情况,开设的专业参差不齐,无法对接社会发展,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同时,在专业教学上忽略实践教学环节,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实训无法对接。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社会经济需求不匹配,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生产实际,教师重理论轻实践。而且,在实验教学环境中,与企业沟通交流环节较为薄弱,对生产设备更新把握度不高,造成实践设备与社会生产脱节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保持在社会上的竞争优势,企业的设备都是不断地在升级变化,如果学校不能科学地考虑到实践设备要顺应企业发展进行更新变化,就会造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环节薄弱,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

 

2.1.2 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缺少“双师型”教师资源配置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培养上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的资金紧缺,缺少必要的经费保障,导致教师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很少,部分教师缺乏充分的实践机会,部分院校甚至缺少具有职业资格证的职业教师。回顾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如果一直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将会阻碍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导致高职教育的人才目标难以实现。据相关调查显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资金不足现象,缺少资金支持导致许多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去参加外部的培训,甚至根本没有机会去掌握和学习更高强度的技能技术。而在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提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无论是从总体数量上来看,还是从教学经验和实际操作上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配置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许多职业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入职的年轻教师,这类教师一直在学校学习理论并没有真正走上社会参与工作,也没有进行过实践操作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而也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2.1.3 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宜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持。在人才培养上,需按照经济形势进行合理规划与安排。然而,当前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所设置的专业科目和人才培养规划并没有严格地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进行安排,还有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根本没有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不考虑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也不能合理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价值,而是直接将技术型人才培养当成了最终目标,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划。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开设之前没有进行合理的市场规划和行业调查,也没有科学地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学生不能与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岗位实际工作相适应,就可能出现高职毕业生无法学以致用。

 

2.2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新方向

2.2.1 加强职业理念,打破专业桎梏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教育标准要打破对传统培养方式的依赖,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路径。为此,人才培养标准的定位要加强职业理念的建设,对学生学习技能要按照不同专业任务进行开展,要突破传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表层专业设置,要从职业概念和技能提升角度对专业进行遴选设计,并定制专业组织开展试点,这个开展过程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要关注专业设置的整合性,对接企业新技能、新技术按照专业设计开展人才培养。

 

2.2.2 拓宽培养方式,打造师资团队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核心要体现出培养方式的灵活性,要为学生打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场所选择上,要将社会培训、企业支持和学校资源三方进行联合,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通道,扩大学生知识的来源。基于双一流建设,高等职业教育要想发展得更远就必须在资源配置上花费更多精力,尤其是在人才培养中要精心打造能满足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提升的高质量师资团队,积极拓展学生的发展路径。

 

2.2.3 尊重学生差异,支持个性发展

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逐渐倾向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力图做到让学生在多个领域都得到充分发展。在培养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要打破原有观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习者创新能力、过度关注成果而忽视过程等问题,要从学生的天性入手,以内在需求为主,提倡学生保持自身学习风格,强调自身体验,从操作中去学习,保持自身的个性发展。

 

3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分析

 

3.1 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1.1 调整培养内容,整合课程结构

双一流建设的要求考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需要将课程体系作为改革的支撑条件,从当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来看,课程体系还是沿袭一贯的设置,出现了内容陈旧拼凑,缺乏创新实践,教学浮于形式,结构混乱单一的局面。从人才质量提升的角度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灵活性,强化体验式的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复合型能力的职业人才。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对学生就业的跟踪调查,结合教学特点,调整培养内容,重构课程结构,建立多元化融合式的课程体系,运用产学研校四位一体进行横向联合培养,同时打造纵向阶梯式课程模式,在理论与技能方面,运用宏观课程教学与微观思维培养相结合,培养出具有知行统一,理论与实践贯通,兼具知识素养与复合技能的职业人才。

 

3.1.2 注重专业差异,培养创新能力

目前,针对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上出现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严格规范内部专业规划,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专业之间的动态联系,并从双一流建设的视角考虑,根据当前教育政策,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标准,制定正确的培养方向。首先,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对内部的专业设置进行合理调整,对社会实际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最新企业发展动态,面向国际培养学生一流职业水平,努力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其次,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紧缺专业,要从社会经济需求出发,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标准,考虑到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做好专业规划,着重提升个别专业质量。最后,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盲目设置、不符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情况。为此,要严格按照双一流建设方案去规划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改善不足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能盲目地去制定规划目标,要结合实际明确专业分类的标准,加强专业设施和教育评估,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内容。

 

然而,在调整专业设置的同时,不能忽略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创新是当前高职教育提升质量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要快速发展并不断提高人才质量,离不开创新的驱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要注重资源的整合,要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特色的学科专业。高等职业院校要站在创新的角度上,在双一流建设的视域下从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形势出发制定灵活多样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合理定位人才培养标准,明确专业分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3.2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巩固高职师资力量

3.2.1 突出能力培养,建立“双师”教师队伍

在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本具备不可替代性是一个组织超越自我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在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培养中,高素质高价值的教师是构成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基础,同时也成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双一流建设的人力资源主体。为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源的充足性和优质性,从国家和经济的角度考虑要大力建设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师需求。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主要问题是要如何从广泛的教师资源中去选取具有优秀基因的双师型教师并进行培养、激励与调配;同时还要考虑在双一流建设目标驱使下如何去凝聚优质资源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机会。目前,我国一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公布了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试图以省级双师型的标准界定双师型教师身份;从师德师风、专业能力、生涯规划、结构组成等方面制定出一套内容清晰、易于操作、职教特色鲜明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希望可以为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引领教师共同发展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肩负着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技术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当今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技术改革的推动下,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供给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双一流建设视域下要想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作为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的职业教育必须加快师资力量的提升,培养一批能够跟进时代进步发展的高质量教师成为迫切需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是一项复杂并涉及范围很广的工程。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要加强管控师资的来源质量,师资培养从入口进行严格把关。同时对教师的能力进行多方面培养,树立跨界能力培养为主的能力观,对教师的学术性和师范性进行合理评估,并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课程体系,同样课程体系也要按照多元化的培养进行实施,以提升人才质量为最终目标,要跳出传统教育,严格按照逻辑构建课程模式,要以能力和技术为主来构建课程体系,最后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创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提升师资力量和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注重教学质量评价,要以社会、学校、企业多方为主体,对教师的知识能力与职业素质进行实时考核,培养出优质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专业设置,保证特色专业的培养效果。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交流,可以在学校内开展实际操作活动,带领校内教师去企业进行学习实践,在了解更多企业知识的同时也更多地聘请行业专家,结合自身教育属性努力打造专属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着重培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优秀教师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要帮助其他教师共同发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加强不同专业不同系别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做到取长补短,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双一流建设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关键要依托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帮助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3.3 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产教融合模式

3.3.1 拓宽基础知识,建立复合型职业人才模式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工具性现象,培养目标的逻辑起点是知识与能力相互作用的逻辑结果。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之所以受到考验,是因为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设置中将基础知识过度片面化,没有突出学科知识的引导作用,弱化了与职业能力相关的有关社会产业和岗位发展的内容,仅仅按照自身逻辑来实施人才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要从整体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强调高等职业人才的发展变化性,根据社会持续的发展变化建立符合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差异性,为人才培养打造具有持续性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进步的理论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也要学会终身学习,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成培养具有复合型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为改变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日益突出的问题,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明确一点,所谓复合型人才是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高尚品德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要以学科交叉为基础逐步实现专业渗透。双一流建设视域下为了更好的提升职业教育人才质量,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上要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院校所提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的本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依托,鼓励学生在本专业的基础之上去接触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本专业的渗透与其他专业的学习逐渐形成复合型学习体系。这个学习体系以专业间的关联性为主,以多专业渗透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3.3.2 加强实践培训,构建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备受青睐。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竞争优势,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合理设置培养目标,在明确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进行人才培养规划。为此,高等职业院校要以双一流学校的建设为标准,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不断吸取经验,为人才培养树立正确的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点,了解社会经济形势,设置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满足学生的实际训练提供更多的设备和空间,同时也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训练的融合,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响应双一流建设的需求,深化产教融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高等职业院校要建设学习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在发挥职业特色的前提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根本,联合高职院校的教育属性设立教学指标,同时增设学生应用设备,提供实际训练基地,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最后,高等职业院校要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对专业和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与调整,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树立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高技术人才储备。

 

4 结语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进行严格把控,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加强职业理念的培养。高职院校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努力调配师资力量,打造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从根本上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来源:《职业技术》)

(湖北研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19522937744

微信

扫一扫 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