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楚教育

基于“内生需求”的网络安全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0 引 言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对网络安全人才建设也有新的需求[1-2]。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从总体上来看,当前网络安全人才还面临着总量缺口较大、技术能力不高、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脱节。目前,网络安全专业(以下简称网安专业)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注重理论课程的讲授,而为学生提供的动手实际操作机会相对较少,这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足。

 

1 网安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我国作为一个网络大国,互联网普及率已接近76.4%,网民数量已达到10.79亿人,然而在迈向网络强国的道路上,网络诈骗、网络犯罪、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依然严峻[3]。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建设问题,网络安全建设已成为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网安专业以及对网安专业人才的需求内涵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在于,安全不再只是合规的要求,而正在转化为网安专业建设的内生需求,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成为网安专业发展的内生需要。网安专业人才培养基于国家网络安全需求的创新培养模式,以面向网安专业人才培养的内生需求为导向,以践行“新工科”为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网络安全的技术地位,通过不间断地培养实践能力,强调实践实战的重要性,形成以竞赛牵引、实习拔高,课上与课下、理论和实验、校内与校外紧密耦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4-6]。

 

2 网安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校企合作面临没有从专业内生需求角度出发设计合作内容,实践内容与专业培养计划和定位不匹配,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合作程度不够深入等问题[7-8]。要想高校与网络安全相关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并建立起良性教学循环,就必须要严格制订院校与企业之间互相进步与制约的机制,达到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三方的合作共赢。

 

2.1 校企合作模式认知存在偏差

在实践中,鉴于网络安全的特殊性、敏感性和保密性,校企双方对于网络安全校企融合发展还存在理解不够透彻、把握不够全面等问题。有的学校认为对企业提融合就是给企业提要求、添负担,对企业发展作用不大;而有些学校则一味强调课程教学要求,日常教学工作不与产业界接触,即使合作,也是置企业成熟技术和产品于不顾,导致网安专业的人才供需存在较大差异。在学校层面,引进企业技术型人才和企业技术设备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往往投资过大、负担过重。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习惯了课堂教学方式,对于相应的实践操作教学、课程考评等没有统一标准,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在企业层面,合作动力不足,仍停留在选拔人才而不是培养人才的认知层面。部分企业出于竞争需求,一般不会将企业先进技术和成果用于教学研究和企业交流,导致校企合作成效不好。

 

2.2 网络安全教师人才队伍缺口较大

近几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已将“网络空间安全”列为一级学科,该领域每年毕业生数量也不断增长。高校具备网络安全实战经验的教师方面,尚存在人才队伍缺口较大、高校与企业网络安全人才流动性差等问题。大多数学校开设了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而对网安专业的建设未予以足够关注,因此,师资力量的配置结构不合理,而且与网安专业完全对口的教师本来就相对稀缺,许多核心课程常由计算机科学等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课,这背离了网络安全课程的最初目标和培养计划,导致学生和社会普遍误解网络安全学科为边缘学科。

 

2.3 校企合作基础设施共享程度不高

经过多年发展,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已建立起了有规模、成系统、功能强大的教育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为全国高等学校信息教育基础设施共建与共享提供了有力科技保障。不过,由于高校企业双方在关键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合作的深度并不高,基础工程领域各行其职、产品多头研发、技术标准规范不一、自成体系等问题也给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带来隐患。无论是在现有校园内建设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还是建设新的校区来建设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3 基于“内生需求”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思路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自身已有基础和行业优势,联合国内优秀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公司,共同探索网信领域产教融合新模式、新路径,形成分领域、分等级的网信产业实训标准、课程体系、技能认证等体系,为国家联合培养能够符合网信企业实际需求的各类优秀人才。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相对于高校更注重宽基础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基础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思路基于“内生需求”,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进行专业化训练,要求收效快,但现在的困难是如何将高校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企业的实践体系进行有效衔接。

 

4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

4.1 创新教学模式及内容

1)引导课程内容改革,融入企业实战经验。

网安专业课程教学在国内尚属于探索阶段,国内尚无一家大学建立起完全成熟完善的教学体系。针对当前网络空间安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践课程分割独立、实践课程内容设置相对滞后等问题,引入国内优秀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公司的实战培训,将他们积累的经验、技术和方法,与理论课程建设结合起来[9]。企业依据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和计划,以实践为导向,向学生传授大量贴合实践的基础理论、常用工具的基本操作以及经验技巧,把网络安全与企业内部实际项目案例结合起来。

武汉大学数字取证课程以及软件逆向分析课程是实践性、创新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过程中不能局限于理论与方法,要能够贴合当前产业的发展和实践的需求,必须将实际技能培训与教学相结合,并组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取证案例,以实现培养目标。围绕校企联合课程的设置初衷及课程建设目标,数字取证课程以及软件逆向分析课程以“企业导师+专职教师”形式授课。在该模式下,由专职教师负责学科的总体设计、规划和进度,进行课程相关基础理论授课;企业导师负责讲授课程的具体知识和工具的实际运用,配合案例和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双讲师制进行授课,高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各展所长,理论与实践配合,相得益彰。

2)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培养杰出网安师资。

师资队伍是高等院校开展人才培养的核心之一,它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10]。建立拥有丰富行业和教育经验的双师型团队是提升学校与企业合作水平的关键举措,这要求参与校企合作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专业实践技能,还要有过硬的教学技能,即“双师型”师资。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并鼓励那些在网络安全领域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从事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招聘经验丰富的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专家、民间特殊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鼓励高等院校有计划地组织网络安全专业教师赴网信企业、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合作科研或挂职。

3)设立实训培训班,提升实践技能。

通过校企合作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设立培训班,由企业派出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利用学校(院)提供的场所,对全年级学生进行一段时期集中实训,以实训方式将企业需求植入学校培养体系,让学生可以从校园直接进入企业,无缝衔接,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人才培养路径。企业与高校在人才培养与实训方面,真正建立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实现高校、人才、企业三方共赢。以校内实训室作为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学校除了实训基地外还提供可供企业生产的活动用地,学校通过绩效考核由骨干教师组成项目组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企业根据服务支付费用并支付实训耗材与科研经费,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学生在该种模式下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练”。

4)校企合作举办学术会议,填补产学鸿沟。

由企业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座谈、科技论坛等与师生进行深入交流,帮助学生学习企业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了解企业运作机制。以武汉大学为例,为了推动国内网安专业的发展,带动学科的建设,武汉大学非常支持网络方向的研究,并先后两年和其他院校、企业共同举办了“CCFC计算机取证技术峰会”,选派专业教师就网络安全和取证技术的研究进行公开报告,展示武汉大学在此方向的研究成果。合作的会议更是得到了湖北省网信办、湖北省公安厅、海关缉私局以及全国各地司法鉴定、执法办案机关、企业调查机构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参会人员每年均超过400人。在武汉大学和武汉网络安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已经成为中国网络安全和电子数据取证方向的研究、教育中心,受到全国信息安全人士的普遍关注。

 

4.2 联合培养单位创新

校企合作是中长期任务,有机融入网络安全院校“十四五”人才培养战略规划中。通过与企业开展共建联合实验室、实训基地、双导师培养等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聚集人才、建立高地,输出人才、服务产业”为核心,学历教育与产业实训相结合的网信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国家网信产业培养具有行业一流、国际水准的高技术、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之间有机衔接,构建网信产业培养新高地。在实际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如下方式作为突破口,不断丰富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1)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锻炼实践能力。

网络安全领域技术更新很快,高校在理论教学方面表现出色,但缺乏来自行业的实际项目案例,并且缺乏获取行业案例的途径。网络安全行业学员专业能力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无法完全匹配,必须促进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网络安全课程开发,建立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以有机地融合实际需求和课程学习。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杰出应用型创新人才。

2)建立联合实验室,培育成熟技术。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技术广,包含大量动手练习、模拟案例的专业课程,但国内双一流院校中还没有一套全面、深入、成熟、完善的教学实验平台。在设计好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组织企业和学生定期开展实习实训活动,主要针对网络安全开发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研究以及纵向研究课题的合作。

3)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设立联合创新研发机构,促进产业技术的快速转化,实现技术研发成果的共享。积极开展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推动共建项目。广泛深入推进协同育人项目,设立高质量联合创新研发实验室,依托政府支持,设立课题基金,支持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所科研人员与企业共同完成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创新。建立校企协同创新中心,校企双方通过定期交流前沿技术成果,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同时借助协同创新,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为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与助力。

4)联合培养双导师。

执行本科生、研究生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校内导师负责课堂内专业教学,主要作用在于给学生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构建起学科知识的框架;校外企业导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点加强实践技能、协同沟通、专业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培训,双方密切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以“企业导师+专职教师”形式授课,鼓励企业深度参与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工作,从各个环节加强同高校的合作。

 

4.3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通过深化产业和教育的融合,实行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创新评估制度,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同时总结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一步创新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产学研一体”任务导向教育模式,以及基于真实企业项目任务的教育模式,将教、学、产、创等教育环节紧密结合、相互融通,是提升学生学习成果、实际操作技能、职业素养以及人文修养的有效途径。这种综合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赛项合作,促进双方共赢。

加大校企学科赛项合作,在各大赛事和科技项目申报中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强化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为企业招聘提供坚实基础。在高校设备有限的情况下,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竞赛和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校企合作双方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学习和提升的平台,促进校企双方共赢,同时也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合作企业提供未来人力输出。

2)骨干教师进修,顺应网安行业发展。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对于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高等院校网络安全专业教师开展在职培训。鼓励与国外大学、企业、科研机构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不断提高在全球配置网络安全人才资源能力。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促进高校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整体能力的全面提升。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大众开展网络安全相关培训,提升校企双方的影响力和辐射效应。

3)联合申报课题,定期交流前沿技术。

围绕网信产业,产—学—研—用协同育人,联合申报技术课题。与企业开展合作,以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为核心,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新机制,联合申请网络安全技术课题,为地方建设成为全国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人才发展高地提供有力支撑。校企双方定期交流前沿技术成果,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通过前沿技术成果扫描的模式,及时提供技术研发成果汇编,促进技术交流对接;定期汇编公司前沿技术外协需求,提供给高校科研团队,形成信息互通的良性循环。

 

5 结 语

在基于“内生需求”的网安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学校与企业共同致力于培养既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这种合作模式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不仅使得学生在理论上有所突破,还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为未来的教育培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为网络安全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

(本文作者:赵波)

(湖北研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19522937744

微信

扫一扫 联系我